刘士铭先生和他的陶塑艺术,在我的求学历程上就好似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昭示,他使我在学院里系统钻研西方古典雕塑艺术观念与方法的同时,也依然保持着对本土原生文脉及其现代生长的注目和琢磨,从而对深受西方现代性冲击而展开的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叙述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这当然应归功于刘士铭等一些前辈们的独特实践和作为,感谢他们为我确立的可资比较思考的前提基础。
一百年来,中国现代雕塑发生和行进中产生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使我们越来越看清了自己的道路,也深感极有必要对像刘士铭先生这样的艺术家所走过的道路和富有的价值给予充分关注和重新理解。为此,我们将他作为一个案例,纳入具有中国现代雕塑学科梳理与建设意义的科研工作中,予以研究和讨论,以求得对中国现代雕塑发展成绩和经验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认识。
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我深知刘士铭先生在其中的意义——他的艺术就似一把钥匙,能使我们开启中国本土原创雕塑艺术与经验的宝藏之门。从课题开展的条件和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先从刘士铭开始,对扎根于中国深厚的社会与文化土壤、充满现实与人文关怀、形成独特的雕塑创作经验的“中国做法”进行挖掘和深思。我们愿就此开始,开展一系列展览和研究活动,聚焦中国现代雕塑发展道路上迥异西方现代性叙事的雕塑实践与经验,为建立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雕塑艺术创研体系而积极努力。
现代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这样巨大的社会变革,必将会带来更丰富和更深刻的认识和价值实践,而形成中国特色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命题,我们今天推出的这个展览以及展览背后所有的愿景,在更大的意义上看,既是这宏大社会实践中的一部分,也是对这一命题的思考和探索。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教授 王少军
2019年12月7日于北京
2019年12月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