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文化 开创时代新风

作者:杨涓
                                              
中央美术学院有它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几十年办学的历史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师,他们勇于扛起文化先锋的大旗,担当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责任,成为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正是由于他们的前赴后继,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才得已绵延流长。但是由于个人际遇的不同,其中也不乏默默无闻者,刘士铭就是这样一位老雕塑家。

论资历,刘士铭是老资格的美院人,1946年他由徐悲鸿先生亲自招录进来,并且在校期间已有被国外博物馆收藏的作品,这是让同辈欣羡的荣耀!然而他以后的人生却与大多数人不同,由于特殊的际遇和经历,他曾经一度远离艺术的主流圈,时至今日,当他再度走入我们的视野中时,我们看到了这位执著的艺术家巍巍壮观的劳作成果。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不大受到外面各种思潮的影响,也不为名利所动,安静地独守他的一片乐土。刘士铭的艺术促发了我们对艺术中关于创新、民族性、现代性这些重要问题的重新思考
大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的作用。发展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履行着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社会职责,。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自主创新,不断从自主创新中提升文化的品位和效能,开拓文化的界域和维度,激扬文化的活性与张力,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在文化创新中一定要着力处理好承传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吸收和融汇外来优秀文化的关系。一定要确立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始终不离开这个“根”,并坚持不断地在创新机制中充分运用一切优秀文化元素来涵养、丰富、护卫和发展这个“根”,使之不断地壮大起来,不断地抽出新芽、长出新叶、开出新花、结出新果。

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杰出的创造型人才,我们要保护。必须确保其不受压抑和嫉妒,必须使其有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与才智。

多样性并存的全球文化生态,其本质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充满考验与选择的竞争机制。在这样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任何一种文化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凸显自己的个性,形成自身的强势与优势。惟一的办法就是创新、创新、不断地创新,真正从创新中实现文化的变革与升华。

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新的社会需求中进行文化创新,虽然有赖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但这决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惟在于创造改革开放时代的先进文化,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创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最具时代性和竞争力的优秀文化。这是历史的趋势,这是时代的呼唤,这也是人民大众的冀望与吁求。就如刘士铭,运用我国古代陶塑的民族传统的手法,却另辟艺术新径,最终形成独立的艺术语言,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弘扬。